央广网

浙江出台31项举措 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

2018-12-04 09:15:00来源:央广网

  央广网杭州12月4日消息(记者李佳)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。昨天下午,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,介绍浙江将出台实施10方面31项举措,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。2017年,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60%以上的生产总值、70%以上的税收和出口、80%以上的就业和90%以上的企业数量。中国民营企业500强,浙江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。但近年来,由于外部环境变化、内部转型升级等原因,浙江一些民营企业也遇到了发展中的问题、成长中的烦恼。

 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在会上介绍,10月初以来,浙江省委省政府就组织省级相关部门,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,深入基层调研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、学习外省市经验,系统谋划浙江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。

  最终,浙江省将实施10方面31项举措。具体在创新、融资、用工、用地、降成本、走出去、产权保护、公平竞争、市场退出和诉求表达等十方面,政府、市场、企业联手,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。

  比如,在加强创新方面,针对浙江民营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,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,企业创新资源不足,研发投入偏少等问题,提出要推进“三工程、一平台、一创新”。“三工程”即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工程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和中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工程;“一平台”即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平台建设;“一创新”即通过政府采购、建设工程招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产品创新。

  在提供融资方面,要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相关考核机制,保障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,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全国领先。对大企业,通过新组建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,由省政府对省担保集团增资50亿元,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债、贷款融资。新组建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,首期融资100亿元,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。对小微企业,将实施小微企业信贷“增氧”计划,省里设立省再担保有限公司,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。

  在解决用工方面,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实用人才,以大数据、灵活政策、特殊待遇和优质环境引人,研究完善新业态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政策。在保障用地方面,提出加大民营企业用地保障,建立民营企业灵活供地机制,创新建立存量工业用地“只增不减”机制。

  此外,浙江省计划三年时间,全省统筹千亿各级政府性资金,着力在技术改造与实体经济发展、产业创新平台建设、重大技术研发、小微企业发展、优化企业融资环境、开拓海外市场等六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,为民营经济增氧、造血、强体。经统筹安排,省级支持民营企业的各类政府性资金三年合计在400亿元以上,市县政府预计可再投入600亿元以上,从而有千亿各级政府性资金支持民营企业。

  与此同时,浙江还将充分发挥浙江民间资本丰厚的优势,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,撬动万亿社会资本,助力民营经济发展。金融机构将通过大力推进商标权、专利权质押贷款,积极落实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,进一步深化无还款续贷服务,对长周期、稳定运行的民营工业企业按经营周期建立融资窗口指导制度,三年新增5000亿元用于小微企业贷款。此外,在高效落实已有政策的基础上,浙江进一步谋划降本减负政策,通过更大力度的减政、放权、减负,三年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要达到5000亿元。

编辑: 郑睿

浙江出台31项举措 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

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。昨天下午,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,介绍浙江将出台实施10方面31项举措,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关闭